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部份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
滿竹田園趣 滿竹自行車道總長度約2.5公里,由竹崎車站沿著阿里山林業鐵路通往鹿麻產車站,是林鐵全線最筆直的區間。山腳線沿途除了鐵道景觀外,更有著豐富的田園風光,如:棗子、小番茄、稻田、芋頭、香蕉、茄子……等。此次小旅行,將帶領遊客體驗滿竹自行車步道的田園風景以及鹿滿採果趣,讓遊客享受鐵道之景與在田園的食農體驗。
阿里山不只是地理上的山域,更是深植於創作者心中的心象風景。地圖上的阿里山或許難以用單一座標劃定,但在畫家筆下與心中的阿里山,卻在一次次的前往、觀看與記錄中於焉成形。作為《阿里山不是一座山》講座系列的壓軸場,本場將聚焦於阿里山「地理特性」與「心象風景」之間的交會,探討集體記憶與個人感知如何共同構築「阿里山」這一符號。 講座特別邀請本書的首批讀者之一──蔡蕙頻老師,分享她在閱讀中所看見與感受到的阿里山風景,並與聽眾一同探問:風景是如何誕生的?為什麼某些自然景觀足以成為風景,進而被刻畫在畫布、明信片乃至人們的心中?從戰前畫家、登山者到當代遊客的觀看視角轉變,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理解與感受風景的方式?在地...
畫作裡的山與人,藏著什麼樣的故事?本場講座邀請《阿里山不是一座山》的作者劉錡豫與林晏,從藝術史與非虛構的視角出發,分享畫作之外的阿里山故事。 林晏將分享如何從藝術史的研究與考證,以小說為方法,編織畫家的生命片段與阿里山風景,發現阿里山不為人知的新貌,並探討虛構與史實之間的拿捏與策略。劉錡豫則從日治時期的山岳畫出發,探討戰前畫家如何結合國家神道與現代登山運動,創作獻納天皇的山岳畫;而山岳畫的作品蒐集,尚需運用台灣、日本與東亞各地的史料,方能掌握當時畫家的移動路徑,這一搜索與研究過程猶如登山般充滿挑戰。透過兩位講者的對話,邀請讀者重新發現畫作背後的山、人與故事
台灣文學家鄭清文曾寫下一篇名為〈鹿角神木〉的童話,日籍學者岡崎郁子翻譯此文時,特別將題名調整為〈阿里山神木〉,並以此作為書名。 為什麼「阿里山」能成為辨識台灣的重要記號?本場講座邀請《阿里山不是一座山》的兩位作者蔡易澄與阮芳郁,從台灣文學的訓練背景出發,探討阿里山在文字紀錄與繪畫作品中的差異與相呼應之處。 蔡易澄聚焦於神木與櫻花這兩種象徵阿里山的重要植被,從史料與繪畫作品中分析它們如何形塑今日的阿里山印象。阮芳郁則關注日出與雲海兩種阿里山自然景觀,比較戰前畫家與今日遊客觀看風景的方式與轉變。期透過兩位講者的分享,邀請觀眾一同思考、想像不同媒介下轉譯與再現阿里山風景之道。
1912年通車的阿里山鐵路,對於臺灣林業史、環境史的影響,在過去已有相當多的討論。但除此之外,阿里山的開發也為臺灣美術史建立起全新的畫題。日治時期的藝術家們乘著火車深入山間,描繪了諸如塔山、新高山、日出、雲海等許多平地難以看到的景色;值得注意的是,他們的選題與取景,其實背後都牽繫著山林政策與阿里山角色的轉變,成為隨著時間演進而不斷變動的風景。本次講座邀請《阿里山不是一座山》的作者之一張哲維主講,帶領聽眾走入畫家筆下的阿里山,藉由豐富的圖像與史料,追尋一段藝術與自然交織的歷史。
深入阿里山:《阿里山不是一座山》新書分享會 講者|蔡易澄、林晏、劉錡豫、阮芳郁、張哲維(本書五位作者) 合作演出|磚木取夥故事劇場 共同主辦|陳澄波文化基金會、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、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處
主題I《阿里山不是一座山》 7/29新書上市 活動時間I 114/7/29 活動地點I 嘉義市立美術館 我們該怎麼閱讀一座山? 一處「不是一座山」的山。 跟著畫家的眼界入山, 一起回望- 阿里山是如何被看見的。
II台北場 主題I 聲音記得的地方-你的地景,你的地圖 活動時間I 114/9/12 (五) 18:30-20:00 活動地點I 0km山物所 講者I #吳燦政/聲音藝術家
II嘉義場 主題I 行過鐵道的光陰-阿里山林鐵沿線的生活剪影 活動時間I 114/8/30(六) 14:30-16:00 活動地點I 貳陸陸杉Space 對談I #吳燦政/聲音藝術家 X #詹偉雄/文化評論人
II嘉義場 主題I山林迴響-阿里山林鐵沿線的聲音旅程 活動時間I 114/8/29 (五) 19:00-20:30 活動地點I 勇氣書房 Courage Bookshop 講者 #吳燦政/聲音藝術家
阿里山林業鐵路與日本黑鐵自2013年締結姊妹鐵道,雙方始終堅持這份跨國情誼,持續推動車票交換活動。即日起至114年11月30日止,臺灣旅客持阿里山林鐵「支線周遊二日券」+「中華民國護照」,即可免費兌換黑部峽谷鐵道來回車票,全票換全票、半票換半票,惟不開放10人(含)以上團體兌換。國內外旅客(不限國籍)憑114年5月3日至5月9日「宇奈月-笹平」、5月10日至11月30日「宇奈月-貓又」區間的黑鐵票券(來回車票),即可至阿里山車站兌換「阿里山林鐵支線周遊二日券」,10人(含)以上團體不適用。 【備註】 相關乘車資訊可至林鐵及文資處官網(https://afrch.forest.gov.tw/Al...
本次活動將導覽介紹「構竹林鐵新銳建築展」竹構工藝美學作品,了解竹材的綠色材優勢,並將由專業講師介紹臺灣原生植物培育技巧,親子一起有感體驗植栽DIY(月橘、芙蓉菊)的樂趣,另響應公益活動「捐發票集點贈苗木」(苗種:山黃梔、過山香、流蘇、烏皮九芎4款任選),歡迎報名一起種下希望的幼苗,把樹帶回家營造居家木育生活~ 報名網址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p/XGrNvjLcn9pLFjyi/?mibextid=WC7FNe
「嘉義市檜意森活村委託營運移轉案」自民國102年依據「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」方式委託檜意森活村股份有限公司營運,打造出全國第一個以「森林文創」為主題的文創園區,經營亮眼,檜村公司獲得優先定約權。2月29日由本處黃妙修處長與檜村公司陳俊良董事長簽訂契約續約5年。
農業部於112年8月1日揭牌成立,為配合政府改制及組織修編,本處更名為「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」,訂於8月14日舉行揭牌典禮,同時增設安全管理科,專責行車安全及職業安全衛生業務,迎接林鐵明年全線通車。